手绘工场> 话说中国画pt sr

2003/12/24 21:41:05 0条 / 点击:810次
-1

这个作品共有 3幅, 键盘方向键 ← → 翻页

每页显示1条 << <123> >>
(3)早春图赏析

图片如下:

早春图 郭熙(宋)

图片如下:

局部一

图片如下:

局部二

郭熙(生卒不详,王伯敏《中国绘画史》推断为1023—1085后),字淳夫,河阳温县(今属河南省)人。本来是一个民间画师,得宋神宗赵顼的常识,于熙宁(1068—1077)间任画院艺学,后升任翰林待诏直长,在宫中画了大量屏障壁画,“受眷被知,评为天下第一”。
郭熙从事山水画,全凭个人喜好,原无师承,后临摹李成六幅《骤雨图》因而笔法大进,“得云烟出没、峰峦隐显之态”;更“于高堂素壁,放手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岩岫巉绝,峰峦秀起,云烟变(日奄)霭之间,千态万状”;尤其是到了老年,“落笔益壮,如随其年貌”。他的笔墨特点在于发展了李成的文秀之长同时汲取了江南画派的水法,显得滋润而秀丽。画山石用“云头皴”,舒卷松动,虚实相生,突出了景物“远”的空气透视感,比之荆浩、范宽,明显减弱了山石的硬度,但不失峻拔之势。画树多用下垂的“蟹爪式”,杂以松叶攒针、夹叶点笔,显得隽秀而劲利。
郭熙的创作经验和艺术见解经其子整理成《林泉高致》,是中国绘画史上一部经典性理论著作。他主张学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兼收并览”地学习传统;二是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他特别强调生活的重要性,认为“欲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他认为必须注意不同地域山水的特征和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不同季节的微妙景象,通过画家艺术眼光的发现选精择粹、经营剪裁,便组织成为“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画面,达到“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的境界。在表现方法上,他提出了著名的“三远”法:“平远、深远、高远”。他说“自山下而仰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是对传统山水画处理空间关系的一个纲领性总结,体现了中国山水画境界的真实性和典型性。
《早春图》是绘于双拼绢上的大幅全景式山水,纵158.3厘米,宽108.1厘米,上自识:“早春,壬子年郭熙画。”钤“郭熙图书”大长方印。该画细致而精确地画出了严冬刚刚过去,春天已悄悄地降临人间的早春册野景象。 画中主峰耸起于凌空之中,在早晨的升腾的烟霭雾气笼罩下出没隐现,展现着雄姿,其下山坳深处的密林中有楼观殿阁,另一侧则呈现溪谷远山的平远之景,近景正中窠石上生有长松巨木,岸边已有渔人渡船活动,整个画面充满朝气,既有蓬勃的气势,又有精微的描写,健笔中锋皴染出的如云朵般的高山峻岭,淡墨轻毫表现雾霭中朦胧隐现的山石林木,用笔粗细相兼,山中楼阁还显示出他界画的功力,全幅景色空阔,清幽绝胜,使人恍若身临其境,享受着大自然的幽情美趣。《早春图》以严谨的结构,生动的形象,精堪的笔墨和优美的意境成为了郭熙传世绘画中的不朽之作。
  • 作品标签:

作者的其他作品

http://art.5d.cn/Arts/187711/1029/8583.gif http://art.5d.cn/Arts/187711/1029/8584.gif http://art.5d.cn/Arts/187711/1029/8600.gif http://art.5d.cn/Arts/187711/1029/8629.gif http://art.5d.cn/Arts/187711/1029/8630.gif http://art.5d.cn/Arts/187711/1029/8652.gif 更多

评论